学院首页 > 正文

2025年寒假政法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风采展(一)

作者: 时间:2025-02-07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青年学子投身家乡建设,在服务家乡、服务群众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2025年寒假,政法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在政务实践中学新知、增才干、扬奉献、促发展。


政法学子投身司法实践 用心用情助力司法工作

寒假期间,政法学院2023级法学2班的张博淇同学,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来到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

19CB9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在实习期间,张博淇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材料,并没有气馁,而是耐心细致地分类、排序、装订材料,确保每一份卷宗都完整无误、规范有序,为后续案件的查阅和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张博淇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他表示,在校园里学到的法律知识是基础,但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理解法律的运行逻辑和社会价值。他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在法律道路上深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法学子投身乡村实践 助力基层阅读环境优化

新春佳节临近,基层文化建设与服务也在持续升温。政法学院2024级法学专升本1班的李锦,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一头扎进了夏南村图书阅览室,成为一名图书整理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23542

李锦的工作看似平凡,却对保障图书阅览室的有序运转至关重要。在书架间巡查时,她时刻留意读者归还图书的情况,第一时间将图书归位,确保每一本书都能回到它应在的位置。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她会按照索书号一丝不苟地重新排列图书顺序,哪怕是一本位置稍有偏差的书,也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实践期间,李锦累计整理图书超过1000册,完成了5次大型区域图书盘点,发现并处理了图书错架、破损等问题50余处。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她了解到大家对各类书籍的需求,尤其是农业技术、儿童教育等方面,这也让她在整理图书时更有针对性。

这段志愿者经历,让李锦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实践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她坦言:“在整理图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比如读者的询问、图书系统的小故障等,刚开始我常常手忙脚乱,但慢慢学会了冷静应对。”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开拓了她的视野,还让她深切体会到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生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


政法学子投身社区实践 协助社区服务建设工作

来到五里堡办事处,政法学院2023级法学1班的王晓涵同学首先进行了一场细致入微的工作培训,随后便开启了她的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

2670B

工作伊始,王晓涵帮助五里堡社会事务管理部门整理下属12个社区提交的2024年工作年度考核的相关材料。从核对人数、文件份数开始再到填写汇总,从一摞摞考核材料再到一张清晰明了的名单,王晓涵才真正认识到社区工作任务的繁重。

社区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工作要做的足够细致,问题问的要足够清晰,答疑答的要足够简单易懂,让每一个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感受到社区服务的热情。完成审核年度考核材料的任务后她便一直在五里堡党群服务中心大厅——社会实务管理部门进行窗口相关工作的值班,积极为居民答疑解惑。小到老年卡应当在何处办理,家中去世老师医保卡余额无法报销应当怎么办,大到各个部门的具体分工,她现在都已经了如指掌了。

在窗口工作的这段时间,王晓涵感受到社区工作的繁杂认识到社区工作者的不易,她希望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居民,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服务。“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她表示在未来她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投入到社会实践,用“小我”之力去耕织“群众工作”的汪洋。


微光可成炬,大爱映苍穹。政法学子们活跃在助力实现社会基层服务、传承红色文化等各领域,“勇担当、善作为”,用实践行动展现了青年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版权所有@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  

联系电话:0375—2077208   邮箱:pdsxyzfxywz@126.com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未来路南端 邮政编码:467000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