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便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和学有所成、反哺家乡的优良传统。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通过社会大课堂激发和调动自身的潜力,助力家乡建设,从而在实践中厚植情怀、勇担使命。在这次热潮中,政法学子返家乡,走基层,在短短几十天的寒假时间里,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为家乡基础社会建设添柴加火!
政法学子实践中淬炼本领 躬身力行彰显青年担当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游子之心,永系故乡。”2023级法学一班的刘晨夕同学怀着对家乡的依恋和社会责任感,毅然参加返家乡活动,期望通过亲身参与与贡献,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在此次实践中,刘晨夕在家乡县团委工作,协助开展乡村振兴、政务实践、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多项社会实践工作。同时,作为汤阴县大学生联盟组织的骨干成员,刘晨夕参与了由共青团汤阴县委和汤阴县大学生联盟组织的多项活动。将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的光点放至最大……寒假期间参与的活动累计服务时长2,400小时,覆盖受益群体3,500人次,充分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数据化、项目化的实践参与,推动了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奉献中绽放更加绚烂的青春之花!”正是刘晨夕的心声和愿景!

政法学子服务家乡 点滴行动触摸人间温度
2023级法学一班的孙佳瑜同学在此次寒假返家乡实践中,报名了花洲社区组织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扎根家乡泥土,贴近平凡生活。
第一次触摸到沾着晨露的白菜。卷心菜足有十几斤重,孙佳瑜弯腰抱起时,菜叶上的冰晶簌簌落进领口,激得她打了个寒颤。晌午时分,他们帮着装车转运,车辙碾过结霜的田埂时,她便完成了一上午的工作。春运第一天,站在高铁站服务台前,她见识到了另一种人间烟火。当车站广播检票时,潮水般的人流中此起彼伏的乡音,编织成最生动的归途图景。
弯腰感受泥土中白菜生长的声音;弯腰抱起一颗颗带着百姓希望的卷心菜;弯腰关心在车站焦虑的乘客;弯腰用真诚触摸家乡独有的乡愁……孙佳瑜作为青年中的一员,切身在土地里“走一遭”,用短暂的寒假时光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芸芸众生。在与家乡短暂的邂逅后,孙佳瑜感到无比充实—因为“青春终于触摸到家乡大地的脉搏”!

政法学子投身法院 脚踏实地提升法律意识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2023级法学二班的杨树英同学在此次实践中前往法院,以书记员身份深入学习法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提升法律意识。
案件档案整理与归档、执行文书起草与校对、执行案件信息查询与核实…都是他的日常工作。利用短短几天的实践时间,杨树英受益颇多,专业知识的提升、实践经验的积累、职业素养的提高等等,他不仅更新了对法院执法工作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法律工作的信仰和追求。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在返乡实践中,期待更多学子学得文武艺、不忘桑梓情,在助力家乡建设的过程中,提升能力、锤炼品格,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